阅读历史 |

第449节(1 / 3)

加入书签

可是想不通,不妨碍她领会杨蔼然话里的意思,她沉声发问:“既然如此,那我父亲跟元元她们的安全如何?那些人到底打算干什么?!”

杨蔼然有些诧异向来看起来有些脆弱的付端慧关键时刻竟然这么能撑得住了,但是却又很是欣慰,他摸了摸苏付氏的头发,道:“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宗族观念极强,一人倒下了,便有兄弟姐妹们接着上,女人们送水送饭,连小孩儿都凑热闹,现在将军他们被闹的狼狈不堪,勉强退在了一座妈祖庙里,出来的人已经去禀报殿下了,殿下立即就会带兵过去的。”

但是付端慧还是觉得惊恐不已。

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她根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再说,被围住在了庙里,那朱元身边有足够的药材和工具来给二哥治病吗?

二哥的伤势到底能不能撑得住?

父亲又怎样了?

这些都是压在她心里的石头。

她忍不住抓住了杨蔼然的手,急的真的哭了出来:“那,那我父亲和二哥怎么办?要是殿下赶过去来不及……”

杨蔼然能理解苏付氏的慌乱,他握住了她的手加重了语气道:“不会的!你忘记了,姑娘还在那里!姑娘是一定有法子的,我如今既然收到了消息,也要立即赶过去了,让人来报信,也是怕今天晚上回不来,你们女眷会更加担心胡乱猜测,你不要紧张,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些百姓其实是当初邹唤至的余党,但是殿下只要调兵镇压,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你们在家里守好门户,绝不要轻易出门,也不要打听消息。”

他说着,握住苏付氏的手,见苏付氏似乎听进去了,便松了口气,道:“阿慧,你相信我,也相信岳父跟元元,我们一定会让二哥平平安安的回来的。”

苏付氏喉咙滚动,想要哭但是又强行忍住了,她也知道,现在事情未明,说一切都没什么意思,还是要等到人平安回来才能说其他事。

她点了点头,急切的哽咽着让杨蔼然要注意安全:“不管有什么事,都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家里不能再出事了,如今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才能团聚……”

杨蔼然抱了抱她,很是温柔的道:“你放心,安慰安慰二嫂,我们一定尽快赶回来。”

风越发的大了,吹在人脸上针扎似的痛,苏付氏僵硬着脸回了后院,见葛氏一见自己就急步跑过来,还是急忙打起了精神:“二嫂,没什么事,就是在军营里二哥不小心跟人起了冲突,受了些伤,蔼然已经去接二哥回来了。”

蒙蔽

杨蔼然其实心里并不比苏付氏要少担心半分,相反,因为跟着付清抗倭,他很清楚,百姓们如果不是疯了,是绝对不会主动攻击付清的。

都说民不与官斗,这只是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付清在将领之中其实名声还算是不错,相比较起其他的武将来,他算是比较温和一类的,征兵也绝不会跟其他人那样横征暴敛,因此百姓们倒是还算是尊重他。

一定是出了什么特殊的情况。

他赶到了出事故的义乌当地,就惊奇的发现两边竟然还在斗殴------庙里应当是朱元跟付清他们在里面避难,但是围着庙门,在庙前空阔的大坪上,两边的村民竟然还在前赴后继的打架。

因为他们打的太凶,杨蔼然甚至亲眼看见了一个小伙子被打掉了牙,满口鲜血的倒在了地上,很快就被亲友抬了下去。

他错愕不已,忍不住震惊的问来迎接的当地里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百姓是疯了吗?1

还有,他们要打架斗殴那便打好了,为什么还气势汹汹的把二老爷给打伤了,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饶是镇定如他,一时也有些转不过弯来。

里正也急的汗流浃背,冬天的风吹得人脸上刀割一样的疼,可他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就苦笑着说给杨蔼然听:“您不知道,这两地的人向来都是靠打鱼出海为生,原本是说好了的,两边互有边界,你不来我的地界,我也不去你的地界,如今正是冬季,也不出海了,原本就更没事了,可谁知道有一帮人提出明年的捞鱼的地方要重新划分……就出了事,两边都觉得不公平,关系着后代子孙的饭碗,这就打起来了。”

打起来了?

杨蔼然错愕的皱眉:“当地官府就毫无办法?”

任由这些百姓继续打?

打了这么久!

这都要过年了!

这帮人是疯了吗?年也不过了,就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这么前赴后继的打架?而且还伤了一个朝廷命官!

里正更加想要苦笑了:“您有所不知,我们当地的民风就是如此,这种事也不是头一次发生了,前十几年打过一场,历时一年六个月,打斗从不间断,死伤一共千余人……因此这一次打成这样并不出奇的。”

杨蔼然震惊了。

他完全想不到是这么回事儿。

真是闻所未闻,什么地方啊,把打架当成是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