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9节(1 / 2)

加入书签

几乎没有主动招揽过,就算招揽,也是轻描淡写说一句。

苏曳确实不喜欢李鸿章,尤其历史上他和俄国人谈判一事,损国肥己,无法洗白。

但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这毕竟是一个人才,苏曳也是想要招揽的,虽然不像对左宗棠那样求贤若渴。

但是,苏曳每一次试探,每一次出言招揽,李鸿章都会软软地顶回来。

而且,几乎每一次重大选择,都选择在苏曳的对立面。

这一次,石达开、陈玉成十几万大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常州,无锡,苏州,你李鸿章没有责任吗?

接下来你重兵防守松江,逼迫石达开和陈玉成南下攻打浙江,不就是给苏曳难堪?

不就是暗中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李鹤章(李鸿章三弟)道:“关键是二哥能不能做沈葆桢?”

沈葆桢就是在关键时刻,背叛了湘军,投靠苏曳。

如今,他已经是苏曳麾下大员,掌管九江经济试验区,虽然免去了江西巡抚之职,但很可能成为朝廷的洋务大臣,直接进入军机处。

当然,这一切先决条件就是苏曳赢得这一场决战,掌握中枢的绝对主动权。

周馥道:“当年的沈葆桢是走到了绝境,所以背叛湘军,投靠了苏曳。但是从此之后,他在士林的名声也彻底坏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大人愿意做沈葆桢吗?”

说来也奇。

李鸿章勉强也算得上是洋务派,苏曳也是洋务派。

两人明明应该志同道合的,但李鸿章从内心深处就是不愿意跟随苏曳。

他想要的是沈葆桢的位置,但如果他投靠苏曳,能够得到这个位置吗?

毫无疑问,不可能。

最关键的是,他是江苏巡抚,而且手中握着几万大军,也都是湘军出身。

他要投靠苏曳,也要看湘军认不认。

长期以来,湘军和苏曳之间,亦敌亦友。

但归根结底,还是渐渐走向了敌对。因为苏曳的政策非常清晰,未来要大裁湘军。

这支军队是多少人的活路,多少人的利益?

“我不是沈葆桢,我也做不了沈葆桢。”李鸿章斩钉截铁道:“但是苏曳大人在南边和石达开、陈玉成厮杀,我们也不能坐视旁观。”

“作为江苏巡抚,我有责任收复失地。”

“传令下去,军队集结,准备收复苏州。”

这话一出,周馥脸色微微一变。

作为幕僚,他是希望自己的幕主李鸿章依旧在上海按兵不动,坐视苏曳和僧格林沁之间斗个你死我活。

但是,李鸿章出兵苏州代表着什么?

现在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将领是林启荣,他和苏曳关系的密切程度,众所周知。

接下来,如果苏曳能够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的话,就能用最快速度率军北上,直接拿下苏州。

甚至不需要一兵一卒。

如果李鸿章出兵拿下了苏州、常州、丹阳、无锡、镇江。

那这些大功都和苏曳无关了。

偏偏还无法指责,因为李鸿章本就是江苏巡抚,完全有收复之地的责任。

所以,李鸿章出兵攻打苏州,就是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唇亡齿寒。

肃顺、端华等人输了,那接下来湘军也就危了。

既然选择了站边,李鸿章决定一站到底。

次日!

李鸿章率领几万湘军,五千洋枪队,浩浩荡荡朝着苏州杀去。

……

苏曳在行军去杭州战场的半路上,收到了情报处的急报。

李鸿章出兵苏州。

收到这份情报,苏曳面孔微微抽搐一下。

看来湘军确实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时为了对抗皇帝,苏曳和湘军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不过就算那个时候也大多同床异梦。

每一次和曾国藩打交道,都非常困难。

每一次都要付出更多的利益,才能换来对方的合作。

随着苏曳进入中枢,这种蜜月合作期戛然而止。

因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清楚地知道、若肃顺和端华等人代表中枢,那就容得下湘军。

苏曳代表中枢,就容不下湘军。

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别无选择。

但偏偏苏曳是完全偏向于汉人的,他来执掌中枢,未来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汉人大臣进入中枢,执掌国家权力。

但曾国藩他们想要的太多了,兵权,治权,财权,统统都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苏曳笑道:“李鸿章觉得苏州好打,觉得林启荣和李世贤好打,那就让他打打看。”

“李世贤和我们打起来有些放不开,因为在他心目中,我是他老师。但是和李鸿章打,他就能完全放开了。”

这份情报,也只是让苏曳稍作停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