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478节(1 / 3)

加入书签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弘治最终还得疯狂挖金

跟后世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不同,而今生铁的生产效率极低,而且还受到地方官府的严格管制。

现在大明王朝生铁的总体产量四万吨,这还是这些年政策放松的结果。

按以前的法规,一个炼铁的作坊仅仅只能雇工五十人,而且这五十人还不能是外乡人,牢牢地管制着生铁的产量。

这四万吨生铁主要供应于兵部制作武器,而后才是交由民间打造农器和灶具,至于其他行业用量相对比较少。

现在朝廷想要修建两百多公里长的京津铁路,这都是需要用到计划外的钢铁,自然要设法解决生铁的产能。

只是想要将生铁的产能提上来,而且还要将如此之多的生铁运到北京和天津之间,这无疑是一项大工程。

最为重要的是,这生铁从何处而来,又得通过什么工具将生铁运到指定地点,这都是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工部左侍郎陈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想当然般地道“没有铁可以炼,没有矿可以找,这些问题咱们大明都可以进行解决!若是真能建成京津铁路,此事功有千秋!”

“铁自然可以炼,但这需要采矿,更需要将矿运到北直隶,这些事可有考虑周全?”兵部尚书刘宣连连发问。

工部左侍郎亦是反应过来,这个事情似乎是疏漏了。

“何尚书,在你们户部的预算表中,并没有此项!”兵部尚书刘宣轻瞥了一眼哑口无言的刘宣,又是道。

户部尚书何琮心里暗叹一声,却是向着阁楼上的朱祐樘见礼道:“陛下,此事确实是臣的疏忽,还请治罪!”

尹直扭头望了一眼何琮,却是知晓生铁的事情是皇帝栽掉的,而今何琮其实是在为皇帝扛下这个“过失”。

朱祐樘通常都不会表态,但现在亦是发话道:“京津道路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未有之事,而今咱们想要提高运力,这是摸着石头过河,免不得有些过错。刘卿今忧生铁不足,此事确实得着手解决,诸位爱卿可有良方?”

原本他确实是有意淡化生铁不足的问题,毕竟京津铁路是自己想要力推的事情,故而自己需要一些“技巧”。

只是现在的朝廷终究不全都是马屁精,而执掌兵部的兵部尚书刘宣看到了生铁的问题,而今亦是将这个问题摆到了台前。

贾俊面对这个被抛出来的问题,亦是发表自己的观点:“陛下,既然刘卿提出生铁一事,臣以为可选用乔头镇唐山铁矿,另外亦可从海外进口!”

由于近些年工部用铁一直居高不下,亦是已经在周边物色铁矿,而在乔头镇镇北的唐山马兰庄发现了大型的露天铁矿。

至于从海外进口的想法,则是天津港的存在,同样可以花点成本从日本、朝鲜等地区购进铁矿石。

“唐山铁矿的矿石够吗?”兵部尚书刘宣是对事不对人,当即进行质疑道。

贾俊深吸一口气,而后尽量用平衡的语言道:“刘尚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