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459节(2 / 3)
亩产千斤的区别,多一倍的收成何止是多养一倍人!”
……
正在观礼的百官虽然没有经过验证,但从刘璋那里得到宝种的亩产数据后,心里亦是已经充满着乐观了。
以前他们或许会对没有经过证实的东西产生质疑,但这是太祖托梦于陛下,何况刘璋亦是已经证实。
东海彼岸存在新大陆,而新大陆真有陛下所描绘的宝种,如今宝种被刘璋历时两年带了回去,这种种的事情已经足够打消他们那点不成熟的怀疑。
正是如此,他们都纷纷相信刘璋关于宝种亩产千斤的说法,亦对生长于东海新大陆的宝种充满着期待。
身穿一品官服的刘璋站在前排官员中,只是脸上并没有喜悦之情。
自从他驾驶宝船回到天津港后,便得到朝廷方面的隆重的欢迎,特别回到京城得到如同刘忠当年那般的天子率领百官亲迎。
这是何等的荣耀,足以让他光宗耀祖了。
此次他圆满完成任务归来,朝廷不仅将他提升为农业部左侍郎,而且还被授予新土伯的爵位,而今在大明负责将带回来的宝种进行培育和推广种植。
因被皇帝加授虚衔太子太师,而今他亦是从一品的官员,所以位置还要排在农业部尚书刘忠前面,成为货真价实的朝廷高官。
“新土伯,你因何闷闷不乐呢?”工部尚书贾俊注意到这个昔日的下属表情严肃,亦是好奇地询问道。
其实刘璋此次从海外归来,他明显能够感受到刘璋似乎有些不一样,时常表现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只是对方的身份终究今非昔比,而海外的两年经历可能亦会改变一个人,所以他一直不好直接点破。
不过今天看到刘璋在这个大喜之日,仍旧还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最终还是忍不住直接问了出来。
刘璋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挤出一点笑容道:“贾尚书,您怕是误会了,下官心里欢喜得紧,只是并不擅于表露在脸上!”
“原本我们都认为封伯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等宝种收获之时再行封赏亦是不迟,但陛下力排众议给你封了爵。陛下对您可谓是隆恩浩荡,你不是因为自己对吧?”工部尚书贾俊顿时来了劲,便索性开诚布公地分析道。
刘璋没有想到这个昔日的上司说话如此的直白,便即刻点头道:“下官不仅得到陛下授爵,而且还提升了官职,更是得到不少额外的赏赐,又岂有不满之理!”
只是说完这番话之时,突然意识到刚刚点头的举行不妥,这不是等于变相承认是因为其他人不开心了吗?
“看来老夫猜得没有错,你是因苏灿家人的事!去年江南案牵涉甚广,苏灿家人亦是参与其中,其叔涉嫌配合白莲教徒在运河安置火药,所以朝廷亦不可能饶恕苏灿的家人!”工部尚书贾俊想到跟刘璋一起前往美洲大陆的苏灿,亦是长叹一声地道。
自从苏灿发迹后,苏灿的家人在江南拥有一定的地位。
由于苏灿的叔叔不仅加入江南商号,而且还参与行刺皇帝,所以成为江南大案的涉案人员,而苏灿家人因此受到了牵连。
因明远宝船前往美洲大陆近两年不归,大家以为刘璋跟苏灿已经叛国,亦或者早已经葬身于汪洋之中。
却是谁能想到,这才刚开年不久,便得知刘璋归来的消息。
虽然苏灿已经死在海外,但苏灿为朝廷寻宝种而付出这么大的功绩,他的家眷确实不应该被诛杀。
正是如此,朝廷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亦算是命运弄人。
“朝廷的做法没有错,下官并非不满之念!”刘璋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显得苦涩地表明立场地道。
工部尚书贾俊深深地望了一眼刘璋,又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陛下正带领大明开创盛世,今不忠陛下者,乃朝臣之逆流,万民之公敌,还望你能三思!”
刘璋被这只手搭在肩膀上,顿时感受到万钧的力度,一道汗水从额头处无声地滑落下来。
恰是此时,皇帝的亲耕礼结束,接下来便轮到他们重臣参与其中。
都说皇帝不亲农事,其实这些重臣早已经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自然同样不懂得该如何去劳作。
好在,他们能够站到这个位置,无一不是聪明好学之人,自然亦会提前预习,从而知道该如何耕作。
王越倒是一个例外,当年跟胡大牛一起比试割稻谷,自然晓得该如何去犁田。
或许正是当年谪居的经历,让他明白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更加懂得皇帝花费巨资寻找宝种是何等英明之举。
到了播种环节,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
自朱祐樘在弘治元年加入棉花种子后,此次自然而然地引进三种宝种。因一亩三分地的土地有限,此次除了种植三种宝种,仅仅留下了棉花、大麦和稻谷。
现在的《明》刊乃由谢迁兼任总编,亦是将这个变动记录了下来。
因朝廷增设农业部,所以播种环节主要是由刘忠和刘璋进行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