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405节(2 / 3)

加入书签

朱祐樘翻开最上面的奏疏,发现是一道来自于南直隶的奏疏,看到又是弹劾宋澄的奏疏不由得苦涩一笑。

自从宋澄到任后,特别在坐镇苏州府期间,可以说是闹得满城风雨。

宋澄选择放弃效仿王越的潜伏做法,而是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处理着一个个不公的案子,亦侦破一个个血案。

单是过去的一个月,死在宋澄刀下的恶绅便已经达到两位数,搞得整个江南的官绅集团都是人心惶惶。

江南官绅集团第一时间自然是想要反击,倒没有选择采用下三滥的手段,而是准备揪出宁波澄的小辫子弄死。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甚至还将行贿的筹码一再上调,但发现宋澄确实是一个真正的清官,压根没有半点心动。

虽然他们一直用显微镜盯着宋澄,但宋澄到任以来是清廉如水,别说是贪多少银两,而且还拿自己的俸禄往外倒贴。

即便宋澄身上毫无破绽,但他们并不打算善罢甘休。

你不是当初直奔青楼吗?那就给你一顶“狎妓”的帽子。你不是帮助百姓申冤吗?那就给你扣一顶“庇奸民”的帽子。你不是打击官绅吗?那就给你扣一顶“鱼肉士绅”的帽子。

“君臣一体,天下方得大治。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方有仁宗盛治。今江南太平,百姓安民乐业,然宋澄妄顾弘治盛世之早兆,重奸民而轻贤绅,令地方百姓不得安,而乡贤不得宁……臣以苏州贤绅李安等三百余人,请陛下免除宋澄之职,还松江以太平,而松江乡绅及百姓必念陛下贤主!”

这份奏疏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朱祐樘妥协,只希望朱祐樘将宋澄调走,那么他们松江府三百多名乡绅便会拥护弘治这个皇帝。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便淡淡地吩咐道:“交由内阁票拟!赏而非赏,赞而非赞,将这句话带过去吧!”

针对江南的官绅,最好的做法并不是派兵下去强势镇压,而是要给他们一点希望,然后再慢慢逐个收拾。

至于宋澄,自己肯定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弹劾而裁撤,而是仍旧交由宋澄去血洗这个乌烟瘴气的江南。

“遵旨!”刘瑾不明白朱祐樘打的主意,但还是规规矩矩地道。

“奸民?”

朱祐樘看着刘瑾离开的背影,脸上忍不住露出嘲讽之色。

越是做事的人,越容易给人抓把柄。但没有想到他们的词乏了,竟然脸都不要,将他们口口声声要受的民定为奸民。

或许,不听话的全都是奸民。

只是好心情并不能持续太久,正好是翻开了松江知府徐鸿送上来的奏疏。

在得到宋澄的有力支持下,他终于完成了上海市舶司的整治工作,更是意外解开了大内家为何迟迟不向大明臣服的根源。

朱祐樘在看完奏疏的内容后,显得咬牙切齿地道:“传令东海总督府,即刻封查朝鲜往日本的所有商船!”

江南夺宝,帝为小儿

原本大内家是大明入主日本的重要一环,因大内家教唆大友家的蠢儿子挑衅大明底线,所以在剥夺大友家来朝权利的同时惩治大内家。

只是大内家做出了拒绝嫁女的行为,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

大明的海上力量进行了展示,直接切断关门海峡,导致大内家跟九州岛断联,从而出现被大友家等九州大岛逐离的风险。

按照正常的剧本,大内家不管是为了防止潜在的巨大损失还是借助大明的资源,此次最佳做法是将大内家的大小姐送来,双方迅速重修于好。

偏偏地,事情根本不按剧本走,竟然一直跟大明硬嗑,而且偏偏他们在九州的地盘并没有进行收缩。

朱祐樘对这个诡异的事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亦是加强对事情成因的调查,本以为人家是护姐爆发了洪荒之力,但最后发现还是出在了自己人身上。

华夏的敌人终究不在外部,恰恰正是一些口口声声为盛世的既得利集团。

朱祐樘本以为经过京城的种种事端后,自己的双手恐怕不需要再沾血,暴君的名声亦可以减弱一些,但发现江南不血洗成河亦是有亏于八千万同胞。

此时东海蔚蓝的天空上,几只海鸥正在自由翱翔。

四月的朝鲜半岛沐浴着夏风,大量的植被重新覆盖在这片土地上,显得郁郁葱葱。

平原地区已经开拓出农田,正在种植各种农作物,那一条由东往西的江流像母亲河般哺育这里的生灵。

朝鲜国配合大明王朝的航海贸易,已经在汉城数十里处修建了汉城港,亦是朝鲜对外的最大窗口。

汉城港上,一帮朝鲜工人正挥汗如雨地将一包包粮食和中药运上船,还有一箱箱异常沉重的物件。

朝鲜商人李钟国看到商船已经装填完毕,亦是亲自将大明商人送到码头道:“祝贵客顺利返航!”

虽然从事贸易多年,但鲜有遇到如此的豪客,此次的贸易让他再次赚到一大笔。

只要双方继续合作下去,那么他必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