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359节(2 / 3)

加入书签

米行的米仓即将见底,那么他就更加没有理由选择放弃了。

现在他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大力度收购皇家米行的精米,争取让皇家米行的米仓迅速见底。

至于钱银上,不仅要从仁义钱肆那里弄来银两,而且还要将更多的京城权贵拉下水,势必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李辅的眼睛闪过一抹冷意,显得蠢蠢欲动地道:“爹,他们的米粮必定经过山海关,咱们在什么地方动手呢?”

“你少掺和这种事!”李瑾没想到儿子的胆子已经这么大,当即板着脸训斥地道。

现在除了尽快买空皇家米行的粮仓,亦不能让朝鲜米顺利来到京城。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阻止这一场交易,在半路派人抢夺是最差的做法,想要阻止的手段其实还有很多。

当然,现在最重要是让皇家米行的米见底,逼得全京城的人只能买自己的高价米,从而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李辅看到父亲想要将自己排除在外,心里顿感不愤,却是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一定要阻止朝鲜米来到京城。

话分两头,京城再次迎来了一场盛况。

足足十万两吕宋金被运回京城,这批黄金并没有成为皇室的窑金,而是交由皇家新成立的皇家金饰作坊,将这些吕宋金全都打造成各种饰品在皇家金行出售。

“这些金饰真的太漂亮了!”

“不仅漂亮,而且款式真的太多了!”

“我可是听说都是熔炼好几遍的,你瞧瞧闪得多亮?”

……

不管是哪个时代,爱美都是人的天性,现在看到款式齐全又新颖的金饰摆在面前,几乎吸引全城的贵妇前来闲逛。

虽然现在的皇店交易都要求使用新币,但现在的新币并不难获得。

一则是通过铜钱的兑换,而铜钱确确实实是大明的官方货币。二则是大明承认黄金的价值,却是可以兑换到金票。

让人十分心动的是,皇家钱庄秉承“金贵银贱”的定位,十两银元只需要一两黄金,比例直接提高到十比一。

很多贵妃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黄金,虽然需要到皇家钱庄先行兑换比较麻烦,但仅仅花费一点加工费便得到一款称心如意的黄金饰品,却是让她们十分满意。

其实皇家金行不仅仅出售黄金饰品,由于东京湾出产的珍珠太多,亦是同样出现珍珠饰品,甚至还有白银饰品。

皇家金行正是凭着自身的资本优势,打造了品类最齐全的豪华连锁金铺,更是助力了银元的普及和流通。

由于皇家金行的饰品太过于诱人,导致很多手持国债的女人坐不住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年底国债是可以换黄金的!”

“现在国债可以提前进行兑换,但履约是没有利息的!”

“如果你们真要急于卖掉手里的国债,我们钱庄倒可以帮你牵线搭桥!”

……

皇家钱庄正是依靠这些女人的认购才让吕宋金矿的开采顺利进行,现在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亦是表现出极大的善意。

针对急于出售国债的持债人,皇家钱庄亦是扮演了平台的角色。

虽然钱庄拥有实力回收国债,但更愿意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利用手上的优质客户资源进行牵线搭桥。

皇家钱庄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就,有了第一次的国债经验后,加上现在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口碑,便继续发挥金融平台的作用。

面对京城和朝鲜的米粮价格差异,皇家钱庄替皇家米行向公众发行十万两银元的企业债,而认购的货币自然要求使用弘治银元或铜钱。

帝王与百姓共享红利

跟上次国债申购的场景十分相似,皇家钱庄的门口两次出现一条长龙,队伍延伸到青砖街道的尽头。

“月息一厘,傻子才不认购!”

“朝鲜米卖到京城,这分明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皇家米行这是变着法子给咱们送钱,焉有不认购之理?”

……

面对皇家米行通过皇家钱庄发行的十万两等值企业债,谁都清楚朝鲜米卖到京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当即吸引京城大量的百姓踊跃前来认购。

因两地经济发达程度上的差距,造成朝鲜米贱而京城米贵的现状。

只要皇家米行打通朝鲜到京城的米粮通道,此举无亚于找到一座新的金矿,所以这种米债压根没有什么风险。

何况皇家米行从此次京城的粮食危机中,既表现出其恐怖的财力,亦透露出其爱民的属性,自然会受到百姓的支持。

不仅仅是百姓的支持,京城的富裕阶层亦是踊跃前来认购。

吕宋金矿的成功案例摆在眼前,若是现在再不进行参与认购米债的话,还真是一口汤都捞不着了。

“我认购十张米债!”

“我认购二十张米债!”

“我认购三十张米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