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301节(1 / 3)
费宏想到最近的诡异之事,显得老实地回答道:“不敢欺瞒尚书大人,此事原本打算要求我们翰林院所有官员亦参加认购,但不知今天为何突然叫停了!”
原本他都已经打算拿到一部分银子参与认购,却是选择相信当今圣上的人品,但偏偏事情突然出现了变故。
“朝廷安排刑部衙门最先开始认购,只是老夫清廉如水,老夫自然要量力而行,此次认购一张!”何乔新喝了一口茶水,显得十分不屑地道。
费宏的嘴角微微抽搐几下,显得虚心地求教道:“司寇大人不贪一文早已经世人皆知,今认购一张,亦是情理之中。只是学生仍是不解,为何朝廷会叫停呢?”
“万安不过是泥塑阁老,只懂得向皇帝粉饰太平,此次更是想要弄虚作假。他为了顺利发行国债,早前私下找上老夫,想要老夫拿出几万两认购国债。老夫虽然明着答应,但又岂会跟他同流合污,今老夫只认一张而示天下百官清廉,万安的计划已经破产,亦是因何会突然叫停认购了!”何乔新端着茶盏喝了一口茶水,显得洋洋得意地解释。
这……
费宏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显得十分吃惊地抬头望向眼前的何乔新。
虽然他们翰林官不能参与到国事中,但国债的事情早已经制定了预案,更是知道皇帝因太祖梦而前往吕宋寻找金矿。
现在前往吕宋岛的使团顺利归来,证实金矿已经确定为真。
只是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而今国库已经空虚,所以朝廷正想方设法解决开采金矿前期的资金缺口。
谁能想到,这位刑部尚书不出谋划策则罢,竟然还做出了一个拖后腿的举动,现在竟然还敢在这里洋洋得意。
费宏暗暗地咽了咽吐沫,显得小心地提醒:“司寇大人,让你巨额认购国债的事情恐怕是皇帝的意思,您这样做怕是不好交差吧?”
管家已经吩咐下人前去宝库取参,听到这话亦是担忧地望向自家老爷。
虽然官场不乏争斗,而万安已经是一个油尽灯枯的老人,但自家老爷这个做法不仅不卖万安的面子,而且还站到了朱祐樘的对立面。
从种种的迹象来看,真正要做成国债这个事情的幕后之人是皇帝,而不是最近据说都已经无法下床的万安。
“皇帝的意思?若真是皇帝要老夫这么干,那皇帝就应该颁发密旨或圣旨,而不是找一个老不死传话!”何乔新捏着茶盖子轻泼着茶水,显得有恃无恐地嘲讽道。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
费宏的嘴角微微抽搐,突然发现自己跟这位高高在上的刑部尚书走得太近,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朝廷在国债上如此进行暗箱操作,特意安排一位重臣将国债认购的标准提高,本质上就是一次造假。
既然是要造假,那么就不适合将这个事情拿到明面上来说。别说是圣旨和密旨了,知情方都不合适将事情公开,最好的效果是不牵扯到皇帝。
结果呢?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最宠信的是内阁首辅万安,万安又是百官之首,而皇帝想要通过发行国债募集资金开采吕宋金矿已是人尽皆知。
偏偏地,整个事件由内阁首辅万安出面,已经将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结果何乔新竟然临时变卦,现在更是在这里无耻地装糊涂。
费宏不知道何乔新是真蠢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次的举动不仅彻底得罪了万安,而且很可能成为皇帝的眼中钉。
“虽然老夫这个做法会得罪万安那个老匹夫,但老夫为官几十载从不取民利一文,清者自清,何惧乎?”何乔新轻呷一口茶水,显得不以为然地道。
若说他最大的倚仗是什么,那么便是从来没有贪墨银两,所以心里根本不担心都察院会查到自己头上。
“老爷,大参已经取来了!”管家接过送来的野人参,便来到何乔新的面前进行汇报。
在现行的大明官场规则中,虽然这对人参价值千金,但这是他人所赠,且何乔新并没有跟对方产生直接的利益交换,所以算不上是受贿行为。
其实到了何乔新这个层次,地方上的官员未必追求投资回报,更多仅仅重视这一层关系。
对一些封疆大吏而言,亦或许是身居漕运总督或盐政转运使等肥缺的官员,只要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便已经是最好的成果。
何乔新早已经不胜腰力,便大手一挥地向费宏赠送人情道:“宝参配英才,一会你给子充带走!”
“司寇……”
“子充,难道老夫的礼都不肯收了吗?”
“恭敬不如从命!”费宏很想拒绝,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且容易得罪这位刑部尚书,只好选择接受道。
只是他的心里已经高兴不起来,原以为自己抱了一根粗大腿,但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
除非弘治帝突然间驾崩,不然何乔新这般跟皇帝叫板的做法,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呢?又怎么能够成为自己仕途的倚仗呢?
正是如此,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