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200节(2 / 3)
刘大夏看到日期终于来临,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无奈的惨笑。
原本他认为自己占着大义,哪怕是当今天子亦不敢杀自己,何况自己在朝中还有不少关系不错的同僚。
特别在得知大明对安南动兵的时候,他却是知道自己扬名的机会来了,甚至还准备在大明兵败如山倒后上疏痛斥皇帝。
事与愿违,安南的黎朝并非是铁桶一块,却是给这位年轻的皇帝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的政治瓦解了黎氏政权。
刘大夏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还是望着墙壁所留的自辩疏道:“止刀兵,植农桑,这才是明君所为!天子大举刀兵,今虽胜安南,然祸患无穷,百姓苦之始也!”
“我虽然没读过书,但百姓苦不苦,不是你说了算!大明雄师征讨黎朝,西南边境的百姓便得安宁,而今年京城的杂税减少,特别种棉花卖上了好价钱,我的几个邻居今年过年都准备吃肉了。”牢头看到此人还有指责当今天子,当即便冷哼一声道。
刘大夏的脸色顿时一寒,当即训斥道:“鼠目寸光的匹夫焉知治国大道,可恨老夫空有才华而不得施展!”
“天天吃肉的人却装着忧国忧民,结果西南百姓受异族欺辱,却装着视而不见。要是真由你这种人治理,那才是华夏的悲哀。”狱头早已经看清这个时代,当即便怼回去道。
刑部的官员前来提人,只是对这个匿藏着安南档案的原兵部郎中并没有好感,便是板着脸将人押上囚车。
若不是刘大夏一直匿藏《安南档案》,大明此次用兵兴许不需要伤亡这么多将士,这个伪君子其实该凌迟处死。
“沽名钓誉罢了,这好官也得看他做了什么?”
“别的不知道,我今年的棉布收成好,今年能多买两斤肉过年!”
“瞧你得逞,我家娘子在联合织布厂做工,今年每人都发了五斤猪肉过年!”
“咱们陛下为了西南边民不被欺负而兴兵,结果这老货竟然从中作梗,分明就是一个奸臣!”
……
京城的百姓看到押赴刑场的刘大夏,虽然刘大夏在士林拥有很高的声誉,但围观的百姓压根不买账,却是想要亲眼看着这位奸臣行刑。
啪!
刘大夏原以为自己被推上断头台会有一帮百姓为自己鸣不平,但听到周围百姓的反应后,心里不由得凉了半截,更像是被狠狠地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事情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他明明是大明难得的直臣,是要阻止皇帝兴刀兵而营造天下太平的贤臣。
此时此刻,他是多么希望明军在安南的战事是一败涂地,那些贪生怕死的武勋被黎家打得跪地求饶。
刘大夏知道这些低贱的百姓如此反应根本不重要,当即便是大声地发言道:“老夫没错,史书会给老夫一个公道!”
只是话音刚落,无数的烂菜叶和半干粪便纷纷飞向了刘大夏。
他们确实不能左右史书,甚至史书仍旧会将刘大夏塑造成为弘治朝的三君子之一,但不妨碍此次对这位伪君子的那份厌恶。
噗!
随着刽子手扬起砍刀狠狠地砍下去,一道鲜血高高地溅起,刘大夏的脑袋滚落在雪泥地上。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
刘大夏被处斩并没有引发京城的舆论声援,毕竟黎朝政权被明朝的军队轻松推翻,这还是一件让京城百姓所自豪的事情。
特别此次事情的对与错几乎是一目了然,刘大夏的做法或许符合主和派的“审美”,但通过隐匿安南档案的方式已经触犯了律法。
现在安南的战事已经有了结果,事情证明刘大夏此次的做法确实是误国误民,而今被推上断头台是咎由自取。
正是如此,主和派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对刘大夏的事情连屁都不放一个,甚至压根不认识刘大夏这号人。
京城的天空一直都是阴沉沉的,这里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又或许正在酝酿着新的风暴。
刘大夏的死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
虽然以清流为首的主和派选择对刘大夏的事情隐让,但这其实是他们的一次战术后撤,此次事件已经默默埋下一颗种子。
不管是刘大夏被推上断头台,还是张贞的死谏慢慢平息,其实不是因为这伙人已经忘记,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
朝堂的争斗从来都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一个漫长的争斗过程。
像当年这帮清流对付王越和汪直那般,在王越和汪直捣毁满都海大本营并没有跳出来,只是事后再慢慢收拾汪直和王越。
现在整个京城没有为刘大夏叫屈,亦没有人为张贞唱名,反倒显得十分的不正常。
朱祐樘其实已经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但亦是只能提高警惕,偏偏他还需要分神好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其实亦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上次他明知道有一股力量将刘大夏隐匿的安南档案转移,只是想要掀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