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165节(1 / 3)

加入书签

从各地调兵十几万进京,一度想要烧了通州粮仓,考虑更多的还是他们自身的利益,却是没有迎回英宗的方案,甚至最后还想要拒绝迎回英宗。

朱祐樘知道于谦是华夏的功臣,但跟岳飞还是差一档。作为一个合适的帝王,更多还得考虑整个王朝的利益,以及华夏需要什么样的榜样。

于谦固然是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功臣,但终究没有想过要迎回英宗,甚至是阻止迎回英宗派的急先锋,所以需要浇一些冷水。何况现在大明军队并不需要于谦这种文官跟自己抢军权,反而更需要石亨这种猛将,需要一批批为守城而勇于牺牲的将士。

朱祐樘并不打算给于谦文正的谥号,甚至还要稍微打击,而是要平反石亨,更是要祭奠为守城牺牲的几百将士。

“陛下,卑职觉得朱骥今日有点反常!不说这个要求过分,且刚刚的言行易于触怒陛下,他不该如此不知轻重!”刘瑾在远离西华门后,便说出自己的判断道。

朱祐樘若是有悟地点了点头,其实亦觉得于谦今日的举止古怪。

虽然后世人都是极力推崇于谦,但现在这个时代都清楚地知晓于谦终究还是舍弃了英宗,哪怕文官集团亦不敢将于谦推到如此的高度。

朱祐樘突然意识到自己手里还拿着朱骥呈上来的奏疏,当即便将奏疏打开,而后阴沉着脸地道:“你回头告诉覃从贵!让他别只盯着朱骥一个人,让他将朱骥家里的所有人都盯死,朕需要知晓他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跟谁联系!”

刘瑾知道朱祐樘一直在调查朱骥,只是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当即便连忙称是。

龙辇跟往常一般经过仁寿宫,只是王太后已经派一名太监候在这里邀请朱祐樘,所以便拐进了仁寿宫。

“陛下,不知明日可否抽出一些时间呢?”王太后风韵犹在,显得轻声地询问道。

朱祐樘现在跟王太后接触时间多了,举止显得随意一些地道:“太后,不知何事呢?”

“三百名秀女明日入宫,哀家想让你露脸!”王太后已然是将朱祐樘当亲人般看待,嘴角微微上扬道。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

仁寿宫,正堂。

其实选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期间需要花费不少人力和财力,故而一直不为文官集团所喜。

此次选秀跟以往还有所不同,既是为紫禁城挑选宫女,亦是要挑选大明皇后,甚至可以说是为下一任皇帝挑选母亲。

因何隆庆年间谬传选秀,导致杭州百姓连夜嫁女?

正是因为当时隆庆已经有了皇后,还生了太子,谁还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进皇宫里面做老宫女呢?

其实大明在登基后再选秀大婚的皇帝很少,通常都是在东宫便拟定了皇后的人选。

像成化帝刚刚成年之时,英宗便张罗着选太子妃,当时还选出了三个,只是在病榻前敲定便过世了。

朱祐樘亦是如此,由文官推荐张岐堂兄的女儿张玉娇等一帮京城女子,而后是由周太皇太后敲定人选。

至于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全都是先成家后继位,唯一登基才选秀大婚的皇帝是八岁继位的英宗朱祁镇。

只是现在历史已经悄然改变,弘治在拒绝由文官和周太皇太后所包办的那场婚姻后,将成为第二位在登基后才选秀大婚的皇帝。

在礼部的主持下,各级官员和太监从各地挑选最优秀的五千佳丽送到京城。

经过初选、复选和精选,前来京城的五千名佳丽现在仅仅只剩下三百人,而这三百个秀女明天将会正式进入皇宫。

进入皇宫还会再度进行筛选,接下来她们需要在紫禁城过一种集体生活,主要是观察她们的性格方面的问题。

唯有言行举止端庄、品行端正的五十人,才能进入下一轮的筛选,最终经由太后选出三人交由皇帝选择皇后。

朱祐樘作为紫禁城的主人,三百秀女将有一位成为大明皇后,确实是有必要在明天出现给她们留下一点印象。

王太后亦算已经将朱祐樘当成亲人般看待,故而现在算是替朱祐樘着想,所以才提出如此的请求。

朱祐樘现在还不至于忙到连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便轻轻地点头道:“好,明日您安排下时间,朕会过去瞧一瞧!”

“三百名秀女的资料都已经送到乾清宫,只是哀家想知晓一事!”王太后的手指甲很长,看到事情已经敲定,显得优雅地端起茶盏淡淡一笑道。

朱祐樘伸手从彩色的瓷盆中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小口,显得很随意地道:“什么事呢?”

“陛下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皇后?陛下不要误会,哀家只是想帮你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别无他意!”王太后担心朱祐樘误会自己是要替文官集团操纵皇后人选,便认真地解释道。

朱祐樘知道王太后早已经被文官集团放弃,甚至在成化朝的重要性都不及邵太妃,只是自己心里其实没有太明确的标准。

其实这种事情亦无法给出标准,诚如一个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