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23节(3 / 3)
部的地位亦算是水涨船高,毕竟他们这些人可以直接参与国策的制定。
殿仪呈扩大的趋势,像此次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再仅限于内阁和六部尚书,连同侍郎一级的官员都悉数到齐。
其实户部左侍郎陈坤等六部侍郎对这里并不陌生,自从陛下搬到这里处理政务,亦会偶尔在这里或御书房召见他们。
有心之人亦是意识到养心殿高悬的“实干兴邦”并不是一句唬人的话,以前十分受重视的翰林院,现在翰林学士都没能加入进来。
词臣在核心决策圈的人数占比下降,或许是弘治朝的一个趋势。
其实亦是难怪,词臣演变的最终形态其实是相权,而相权过大会成为大明王朝改革的潜力阻力。对弘治这种雄才大略的君主而言,心里定位恐怕仅仅只是秘书。
朱祐樘正在这里处理奏疏,由于这里绝大多数官员都是经由自己一手提拔的,故而心里早已经有底。
看到人员已经就座,他显得十分随意地道:“选秀一事可是朕新规草率,今弹章日多,此乃何故?”
历史终究出现了一个重大改变,原本历史上被礼部官员两次阻止的选秀,而今按照惯例如期进行。
现在各地都已经叫停了聘嫁,因皇后位空悬,令地方更是趋之若鹜。毕竟头奖还没开出来,这会让彩民更加疯狂。
朱祐樘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抛出选秀新规,提出“轻出身重才貌”的新标准,致使秀女的广度和可操作性变得更强。
正是如此,此次的选秀比往朝要显得更加热闹,甚至一些大族都送来符合年纪的女子参加。
咦?
刚刚就座的万安等官员不由得一愣,没有想到朱祐樘突然抛出这个问题。
朱祐樘虽然独断专行,但亦会进行自我检讨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故而亦是乐意听取这些重臣的意见。
郭镛接过朱祐樘递过来的的奏疏,便认真地念道:“天下知后位空悬,陛下乃圣主明君,故地方选秀趋之若鹜。然今选官以新规为由,受大族之贿银,以族女有才幸进。良善家之女面圆长、肩背平,眉目稍逊便汰之,此为乱政也。臣请恢复旧例,以面相旺气良家女为准,不可令大族世家有钻营之机……”
万安发现其他官员都望向自己,便摆了摆手道:“这种奏疏已经不是第一回了!陛下其实是想听你们的意见,你们都看着老夫做甚?”
“在陛下面前,你们别事事论官职和资历了,谁能替陛下分忧才是真本事!咱们内阁此次便不参与,看你们谁能替陛下解忧!”刘吉是一个面容慈祥的小老头,看到其他官员的目光聚集自己身上亦是连忙摆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