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孙坚传(五)(1 / 2)
——公元183年——
徐州,下邳。
泰山郡郡丞诸葛珪前来下邳拜访,下邳县令孙坚亲自相陪,并与他一同乘车参观城池。
时值晌午,城中大小街道甚是热闹,有铁匠铺热浪蒸腾,捶打锻造叮当声不绝,有食肆在门前摆一大锅不停搅拌,传出阵阵椒香,有陈列布匹绸缎的店铺,店家正与顾客讨价还价,有车马驿站,掌柜正指使活计卸货换马,还有不知做什么,疑似酒家的店铺,内有数名膀大腰圆的青壮大声谈笑。
“君贡兄莫非未见过此等‘游侠行会’?”见诸葛珪一直注视那些青壮,孙坚主动解释道:“他们提出需要单独的交接委托场所,而那些酒家也乐得这些人不上门搅乱生意,双方一拍即合,我自是没有拦阻的道理。”
“关于这点,我亦有所耳闻,不过许多城镇除了酒家及其掌柜外没有其它可用场所或负责此事之人,文台治下倒是先一步实行,可见治理有方。”诸葛珪赞道。
“哈哈哈……君贡兄过誉。”孙坚应道。
“不过,我看到不少兖州百姓在此行商,文台为何允许他们在集市之外开店?”诸葛珪信手指点了几家店铺:“若是因我之故而额外照顾,却大可不必。”
孙坚摇头:“这却并非是看在君贡兄的面上,我不曾阻止的原因便是——朝廷并无法度规定商铺店面必须建在集市中。”
“可是……哦?”诸葛珪欲言又止,思绪转动间似乎有所感悟。
“自汉高祖的‘约法三章’以来,至‘九章’、‘六十律’,所规定的均为‘何罪需何罚’,却无‘何事必须如何去做’之规,在事件较为复杂时,主观则以典故为准,除此之外,就只有陛下特发的‘令’以及当地长官所定下的‘科’”孙坚续道:“所以,在治下百姓行为不违刑律的情况下,我并不进行任何干涉。”
“文台所为,颇有些道家‘无为而治’的意思,而这下邳虽然有些许混乱,但大抵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诸葛珪赞了一句,而后话锋一转:“县城自可如此,但至郡、州,乃至一国,却无法依此执行,不知文台可有良策?”
“为何无法依样执行?”孙坚瞪眼:“百姓自然希望生活变好,并愿意为之努力,我只需在他们想侵害他人时制止即可,高祖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法近四百年仍然适用。”
“呵……想必和文台约定的,‘与泰山郡互通有无’之策,也是依照这种做法实施的罢。”诸葛珪不再较真,转移了话题道。
“正是如此,”孙坚道:“我派遣人手修整了通向泰山郡的道路,并加派兵士巡逻,因为这条路线有利可图,即使我并未公布任何政令,有意于此的商人或游侠也会自行来往,还不会被上官斥责——不若我们这便去看看那条路?”
“如此甚好。”
————
下邳县衙。
由于诸葛珪是为“私事”而来,所以带着他九岁的儿子诸葛瑾,在他与孙坚一起参观城镇时,将其留在了县衙后宅。
因吴蓉要照顾分别被取名为孙权和孙尚香的一对双胞儿女,便让与之同龄的孙策和周瑜招待。
“怎么办,我不擅长和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孩子相处啊。”身量见长,依稀能看出少年人俊俏模样的孙策正发愁地看着乖乖坐在正堂里的小童,小声对身边的周瑜说着。
“这有何难,你就以夸赞他的优点开头好了,”周瑜也小声应道:“等他礼节性回夸你的时候,你再说都是父亲教导有方,便可以反夸他的父亲,而小孩子一般都崇拜父亲,往往会记得不少父亲的事迹,然后,你就可以把孙伯伯在西凉平乱的事迹讲出,如此一来,话题就打开了。”
“哦,这主意不错。”孙策点点头,起身向那诸葛瑾走去,而那小童也有所察觉般看了过来。
“你……”孙策话将出口,却卡住了,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的脸可真长。”
“……”周瑜捂脸,虽然诸葛珪和诸葛瑾的脸型同样瘦长,但那怎么说也不是优点吧。
“哦……谢谢。”小童似乎也愣住了,吭哧半天才回应出一句“你的脸也不短。”
“这都是父亲教导有方。”孙策按计划接道。
“……”诸葛瑾看看孙策,又望向远一点正在捂着额头的周瑜,满脸不知所措。
“想必你的父亲也更加长吧。”孙策非常自如地进入了下一阶段。
“虽,虽然没错,但子不言父过……”诸葛瑾看起来似乎要哭了:“能否请你不要继续这个话题了。”
“哈哈,不用担心,我父亲在凉州平乱时也是那么长的。”孙策大笑道。
“当,当真如此?”诸葛瑾似乎开始脑补原本脸很长的孙坚的形象了,眼神迷蒙。
“不,等等,他只是在开玩笑。”实在看不下去的周瑜上前试图制止这场可笑的对话。
“是,是吗?”诸葛瑾瑟缩了一下。
“咦!这话不是你教我的吗?”孙策嚷道。
眼看着诸葛瑾来回看了看两人,脸上出现“原来他们两个都是怪人”的表情
↑返回顶部↑